一、基本介绍
为更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教育厅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计量大学建立了由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多方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具体运行的校级平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于2018年3月启动建设,2019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2019年12月被认定为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
中心于2018年3月启动建设,2019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总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藏有《红藏》《马藏》等近万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文献、音频视频资料。成立培养专业讲解团队,包括新进青年博士教师讲解团(11人)、研究生讲解团(12人)、本科生讲解团(10人)。设有党群活动中心、学术沙龙室、珍品储藏室、入党宣誓厅、阅读讨论区、互动体验区等功能区,是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现场教学、收藏展示、传播宣传、阅读研讨和党团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
二、科普工作人员情况
科普基地目前有专职工作人员9名,兼职人员29名,其中骨干工作人员(包括专兼职)情况如下:
姓 名 | 工作单位 | 出生年月 | 职称职务 | 本人专长 |
王斌锐 | 党委组织部 | 1978.06 | 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教授 | 党史、党建 |
兰婷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968.07 | 教授、党委书记 | 计量文化研究 |
顾佳隽 | 党委宣传部 | 1981.04 | 副部长、讲师 | 校园文化研究 |
周爽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985.04 | 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 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
顾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987.08 | 助理研究员 | 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
三、科普基地特色及成效
基地特色:一是注重“六个结合”。注重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基本原理与实践成果相结合、网上网下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统一领导与协同创新相结合、组织安排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二是强调综合理念。坚持把中心建设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基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基地,党员党性教育和党团活动基地。三是强化多方协同。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多方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
基地成效:一是服务主题教育。自2019年9月12日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有两万余人来到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中心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我校24个二级党委(党总支)的3000多名师生党员都来到这个有特色、有内涵的学习阵地,在参观学习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光辉进程的了解,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个多月来,中心共接待近15000名参观访问者,服务省内外30多家单位,1000多名党员。二是科普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中心按照“立足研究、注重传播、突出浙江、结合计量”的理念,在科普抗疫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夏,中心举办了一场“仲夏已清和”——抗“疫”图片展,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别样的爱国主义思政课。本次图片展以“勠力同心、共克时艰”为主题,以举国上下风雨同担、共同抗“疫”为主线。展览现场分为“党的领导、总揽全局”“同舟共济、人民战争”“浙风挡雨、重要窗口”“精思国计、‘量’力而行”四个展区,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总揽全局、全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抗疫、浙江迎接大考精准防控、支援湖北守望相助、中国计量大学勇担使命全力抗疫等重要事件通过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一一呈现。自6月28日开展以来,即便疫情影响下,中心仍接待校内外近1000多名参观访问者,服务省内外10余家单位,500多名党员,提供了精准的科普服务,对基层科普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