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胡建成书记为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专题教学

发布日期:2014-04-21  来源:   点击量:

                                     为进一步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理论课继“机考”改革后,进一步推行“专题+案例+讨论”教学方式改革。4月16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原嘉兴学院教育部重点研究基负责人胡建成教授应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第三个专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红船精神”的专题教学,我校12、13级1200余名学生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全体老师参加了参加本次教学活动。本次教学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剑波主持。
    胡建成书记首先从思想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历史根据、文化条件四个方面分析了党的建立和红船精神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早期共产党小组的建立、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伟大使命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党诞生的历史依据。随后重点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具体内涵,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讲座中胡建成书记结合“红船精神”和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鼓励同学们要坚定信念和信仰,确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从而超越自我,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胡建成书记史论结合精彩的讲授,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
    本次专题授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行思政理论课“专题+案例+讨论”教学方式改革的试点,此项改革首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所谓“专题+案例+讨论”教学方式即依据教材,结合社会“热点”、“焦点”及学生思想“兴奋点”每门课程按照学时设置6-9个专题,每个专题有1-2个案例,专题讲授完毕后安排1次讨论课。每门课程安排1-2个专题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或具有实践经验的英雄、模范等各届人士,按照“分类集中”原则进行教学。即每一专题按照理、工、文三类学生,分三次集中教学。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跟随听课,并组织学生与聘请专家进行互动,专家集中授课结束后,各班级任课教师利用下次课在所在班级组织讨论。该教学方式的改革,能够有效地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丰富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