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积极推进支部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努力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营造“争创一流支部,争当教学先锋,争做科研表率”的良好氛围。
1、党支部的工作体制机制、组织机构、专职队伍情况
(1)工作机制顺畅
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党支部具备良好的党建工作基础,支部党建工作机制完善。中国计量大学自1978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学综合实力迅速提升。学校党委积极推进党建标准化试点,近三年获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荣誉。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以党建标准化建设推动党建质量提升,明确要求“加强领导、明确思路、优选方法、找准载体、丰富成果”,着力在党建工作的任务与职责、制度与规范、考核与奖惩、督查与指导等方面构建党建标准体系。学校建立了浙江省内高校首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中心的骨干成员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党支部成员,为推动基层党支部样板建设创设了良好的平台。
党支部根据中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校《中国计量大学基层党建工作标准与规范》等文件加强党支部建设有关精神,探索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报学院党总支批准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党支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研究党建工作,推进党支部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和建设质量。
(2)支委配备健全
党支部现设支部书记1名,配备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各1名,班子配备健全合理,支部委员职责均有明确分工。支部书记邓智旺,教学经验丰富,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率先垂范,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连续2年在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中获得“好”;组织委员徐淑华是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宣传成员聂庆艳是青年博士,并兼任学院研究生教研室主任。
(3)支部设置合理
党支部是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上,注重推动支部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努力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0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党员7人。学院院长兰婷教授作为支部成员,重视支部建设发展,指导支部党建工作,成果丰硕;支部成员周爽获全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全国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二等奖、浙江省第二届“我最喜爱的高校思政课老师”等荣誉称号,并获省部级人才称号;通过传帮带,支部成员中的青年党员教师迅速成长,3年来2人获学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1人获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2人获校教师教学优秀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党支部是一个紧紧围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目标,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党支部。
2、出台的重要政策、重大安排、重点举措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支部工作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发挥党建育人功能,不断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作为高校教工党支部,支部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支部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所在。为此,党支部以推动事业发展为落脚点,严格对标看齐,努力争创先进,以党建带动教学科研,教学科研促进党建,举行“党建+学术”研讨活动,依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以党建引领学术创新,努力实施“五心工程”,实现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打造支部特色品牌,形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强堡垒。
(1)党员教育坚守“初心”。
党支部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模式,使得党员教育扎实有效。通过支部书记讲党课,支委朗读领学,在线微课堂,讨论交流等方式调动党员教师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实效性,打造健康科学高效的党员学习教育新局面。党员教育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线,支部书记带头分享学习心得,并根据学习内容要求支部党员在党员大会、党组织生活上作分享交流,确保学习入心、入脑,坚守“初心”。
(2)党建工作致力“凝心”。
精心打造支部党建学术研讨会,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组织有温度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做悦读党员,建书香支部”等主题党日活动,升级体验模式,融入实践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党员教师坚定政治方向,筑牢理想信念,实现教学科研高质量发展。
(3)教育教学强调“真心”。
党支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真心”把立德树人落在实处,及时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做强专家专题教学,做优红色历史剧展演等实践教学,打造鲜活生动有趣的思政课特色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支部现建有1个校优秀思政教师工作室,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二等奖1人; 获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大赛二等奖1人,浙江省教育系统“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1人,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人,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1人,校教师教学优秀奖2人,我最喜爱的教师2人,青年园丁奖1人。发挥了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4)科学研究注重“用心”。
支部坚持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的思路,定期组织开展科研和教学的讨论会,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支部科研实绩突出,3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其中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级横向项目1项、浙江省哲社规划项目12项、浙江省教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浙江省社科联项目6项、杭州市哲社规划项目4项;主持横向课题9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研究成果获浙江省委书记的肯定性批示。在《光明日报》《社会科学战线》《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史学集刊》《浙江日报》等期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收录10余篇。以上成果占全院科研教学成果总和的2/3。
(5)社会服务坚持“贴心”。
支部党员发挥专业优势,承担了学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省级智库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并积极承担了中心的志愿讲解服务,为近16000名师生提供了精彩的讲解。支部成员积极承担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受邀为校内外各级党组织、师生党员开展精彩的党史宣讲和理论宣传,效果显著,反响热烈,得到广泛好评。1人被聘为浙江省委党史学习教育专家宣讲团成员。1人被聘为浙江省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员。在光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4篇。
3、取得的进展成效、工作经验、标志性成果
(1)2021年校第一届“党建思政专项奖”个人奖。
(2)2020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2019年入围校“主题教育进行时”支部风采展示活动。
(4)校优秀思政教师工作室1个。
(5)支部以党建引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政治引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营造了“争创一流支部,争当教学先锋,争做科研表率”的良好氛围。
获得的国家级奖项有: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二等奖、全国精准扶贫专项调研(教师)作品三等奖。
获得的省级奖项有: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大赛二等奖。
获得的校级奖项有: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人次)、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校教师教学优秀奖(2人次)、校青年园丁奖、校我最喜爱的教师2人。
获得的省级荣誉及人才有:浙江省教育系统“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1人;浙江省第二届“‘思政星课堂’我最喜爱的高校优秀思政课老师”1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1人;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等人才项目1人;浙江省“青年优秀人才”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