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会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4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日期:2024-06-21  来源:   点击量:

真理的味道有多甜?为进一步发挥实践育人作用,近日,在孙延、赵路强、李梦楠、张鑫4位青年博士和辅导员李天竹的带领下,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浙江省义乌市,追寻先烈足迹,探寻共富密码,开展主题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小组重点走访了陈望道故居所在地分水塘村和义乌国际商贸城,先后共计发放了三百余份问卷,深入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汲取真理力量。

“望”真理之甜,“道”实践之美。陈望道故居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2007年被命名为金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水塘村积极开展故居修缮、柴房复原等工作,肩负革命精神的传承教育使命。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调研小组详细了解陈望道的成长历程和革命生涯,在参观学习中感悟“真理味道非常甜”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分水塘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素有“红色根据地”之称。近年来,该村按照全面保护、深度开发的总体思路,围绕红色宣言圣地、党建高地目标,通过政企村协同发力,形成了以《共产党宣言》为主题的红色文化之路,曾获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等称号。义乌市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进路还有哪些?如何进一步丰富“真理味道”红色文化之旅?带着这些问题,调研小组走访当地居民、商户以及游客等群体,了解分水塘村红色文旅融合现状,思考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融合发展。

“无中生有”谋发展,“点石成金”看义乌。义乌国际商贸城被联合国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当前,义乌市场顺应贸易数字化、服务化趋势,坚持“兴商建市”不动摇,正全力建设全球数贸中心,向第六代市场加速迈进。调研小组走进商贸城的一区和四区,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走访、问卷调研、深度访谈等方式,以“后疫情时代实体经济的危与机”为切入点,探寻经济发展的良方良策。

此外,调研小组还参观了清廉义务教育基地,该基地位于义乌市档案馆旁,是一个融政治性、警示性、教育性和义乌历史文化特色为一体的廉政教育平台。调研小组通过亲身体悟,在了解义乌清廉文化和清廉义乌建设成果后,纷纷表示作为马克思主义专业研究生,要将遵规守纪刻印在心,真正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从偏僻山村到美丽乡村,从“鸡毛换糖”到世界小商品之都,真理的甘甜将继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本次社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进‘社会大课堂’,品味了真理之甜,探寻了‘世界超市’的发展密码,收获满满。”调研团成员李涵如是说。

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10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研一学生全覆盖。调研实践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省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评比三等奖、校十佳团队等。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擦亮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特色品牌,为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