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蕴含着怎样的理论和实践伟力?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际,6月18日-6月21日,在汪明进、刘世吾老师和辅导员李天竹的带领下,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走访千万工程,探寻共富密码”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温州市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循迹领袖足迹,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小组走访司前畲族镇8个行政村,深入调查研究,将实践的汗水洒在司前这片共富热土上。


新北村作为司前畲族镇人民政府驻地,由三个自然村的下山移民组成。近年来,新北村依托“生态”和“民族”两大优势,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生态、民族与经济发展融合“共增”。调研小组通过走访原住民、搬迁居民、民宿业主、回乡创业大学生等群体,了解新北村的生态大搬迁扶助政策和搬迁后续保障政策,在实地调研中感悟“千万工程”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成效。

左溪村是温州市畲族的第一大村,畲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二十年来,左溪村深入贯彻落实“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指示精神,摘得了全国乡村振兴示范点、全国文明村、浙江省十佳特色村寨等二十多项荣誉。小组成员以“拉家常”式的调研方法走访村民,探寻左溪生态大搬迁后走出的一条“旅游+文化”的特色发展道路和“青瓦土墙蓝腰带”的畲族风情民宿产业,在与村支书蓝学许的交流中,畅谈“千万工程”的缘起与发展,领会共同富裕的科学指引和时代价值。

里光村是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浙江省省级传统村落,也是省级3A级景区村庄。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里光村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千万工程”与“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深走实。调研小组走进里光村,深刻感受到里光村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秩序美、创业美“五美”建设的村庄治理成效。村内古现代建筑相辉映,畲族与汉族人民一家亲,是“千万工程”在司前畲族镇的实践典范。

黄桥村是泰顺县区域面积最大的行政村,境内生态资源丰富,有“天然大氧吧”之美誉。黄桥村坚持以“千万工程”为龙头,以未来乡村建设为突破,探索形成了“一镇带三乡”“生态大搬迁”的绿色减贫模式。在与村支书的对话中,小组成员深入了解黄桥村“美丽乡村+竹叶产业+景村融合”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及全面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发展目标,亲身体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司前大地上的实践伟力。

峰门村位于泰顺县西北部山区,曾被评为浙江省省级传统村落,是“一镇带三乡”政策示范村之一。二十年来,峰门村坚持深入推进搬迁集聚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民下山、产业上山,门前创业、进城就业”的山村特色共富路。在峰门村党群服务中心,调研小组聆听驻村干部介绍新村概况;参观生态大搬迁展示馆,了解峰门村历史沿革;采访老干部方大旺,体悟大搬迁历程中的感人故事,深刻认识司前畲族镇共富搬迁的实施成效和巨大成就。

走访调研结束后,实践团师生一行前往司前畲族镇镇政府,参加司前畲族镇“千万工程”经验交流座谈会。司前畲族镇党委委员黄建就“千万工程”赋能司前畲族镇乡村特色和共同富裕的主要做法、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同与会师生深入交流,并对调研团研究生代表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答。汪明进老师就如何提炼司前畲族镇“千万工程”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指导。会后,调研团师生前往国立英士大学纪念馆进行参观。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的深化,再到进入“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新阶段,“千万工程”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展现了浙江持续推动共同富裕的万千力量。“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充分体会到司前畲族镇领导干部与村民上下一心,奔赴共富的决心和热忱。”调研团成员叶温纯如是说。
据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接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品牌,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深入第二课堂学本领,扎根祖国大地做研究的生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