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改革 -> 正文

教学工作简介

发布日期:2021-03-02  来源:   点击量: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构建了“专题+案例+讨论”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理论社团+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和“机考+日常行为表现”的全过程多元化考核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专题+案例+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从教材出发,将理论与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教学专题,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精选案例,按照大班集中授课、小班分散讨论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理论社团+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每个专题安排一定的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如“德馨杯”演讲比赛、读书会、时事知识竞赛、红色历史剧展演、调研报告、课程论文等。如今,依托“党员之家”“青马读书会”等理论类学生社团,实践教学环节已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机考+日常行为表现”的全过程多元化考核模式,即本着全方位、全过程考查学生理论学习、实践环节和日常行为表现的原则,构建平时成绩、期末“机考”与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5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全部为校级精品课。建立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安吉县余村、淳安县下姜村等10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主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研讨会”、“全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教学成果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卡尔·马克思杯学科A类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浙江省思政名师工作室3个,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校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等奖项2项、校教师板书设计比赛三等奖1项;获浙江省优秀教师2人,校教师教学优秀奖2人,校教坛新秀奖1人。学校还获批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简报2014年第34期以《中国计量学院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切实增强实践育人实效》为题介绍和推广我校经验。《中国教育报》2012年07月30日以《“实践育人”应确立为我国教育战略》为题报道我校实践育人工作。《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第6期用4个版面对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行全面报道。2017年以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浙江教育报》“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等媒体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及成效给予了高度关注。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0年10月)